解决方案

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方案目标

    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企业对办公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需求扩大,固定资产投入和固定资产管理理变得日益重要。以前,数据的采集和录入一直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RFID技术作为物理世界与现有IT系统的桥梁,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
    通过RFID这项新技术实现远程、动态、实时的设备资产数据采集,替换传统资产管理方式的前端人工数据采集,更好的与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结合,实现对日常管理中的资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和自动更新,同时采集人员信息,真正实现“帐、卡、物、人”相符;并且按照国内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情况和惯例,对固定资产自动进行计提折旧。将原来分散的资产管理信息集中起来,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从而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引起管理效能的下降。为单位领导、网络规划投资与设计等部门提供更准确、实时的网络资产实物信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和控制日常管理和生产成本,对涉密的资产进行严格监控并防盗,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 系统架构

2.1系统简介
    固定资产管理示意图如图2,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操作,它包含了设备从购置、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加装电子标签,标签内写入资产的信息,每次进行资产管理操作时,RFID读写器都会读到资产上的电子标签并将信息发送到资产管理系统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
图2、资产管理示意图
2.2系统架构
    RFID应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如图3,包含对象层、采集层和应用层;对象层主要是贴标的受控资产、文件和人员;采集层主要包括固定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和手持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固定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各监控出入口,识别的数据通过局域网与应用层进行通讯,手持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可用来对资产、文件或人员进行稽查和盘点等,通过WIFI、GPRS或USB与应用层进行通讯;应用层通过与采集层的数据通讯和数据处理实现各种管理功能。
图3、RFID应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
2.3功能、特点及实施效益  
  功能:
  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公司资产进行登记(初始化),对贴标的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公司人员进行登记(初始化),对人员进出进行有效的管理;
  自动记录人员及资产何时通过关键进出口,对资产和人员进行识别对比,防止资产和文件流失、泄密等现象。
  特点:
  可实现对资产的远距离多目标快速识别,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同时还可做多种扩展应用,如人员考勤管理等;
  对各种资产建立档案,通过RFID技术加强资产监管,合理调配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防止资产流失;
  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资产管理平台,使企业对内部资产实时动态管理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能有效、准确的对装有电子标签的资产的数据进行信息识别、采集、记录、跟踪,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
  实时数据及时传送到后台的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的调拨和使用情况可一目了然;
  可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单品级管理;
  对人员和资产进行匹配对比,可对涉密资产进行有效的防盗管理,减少资产失窃和信息泄密;
  可在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中方便地扩展RFID数据采集方式,充分保护企业的现有投资。
  实施效益:
  完整的人员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人员及资产配对管理,有效防止盗窃、泄密和错带;
  自动管理,人性化,避免冲突,且具有独特的报警功能;
  管理实时,操作快捷,记录详尽,实现完整的管理链路。

三、软件系统功能

1.RFID管理
  标签管理:包括标签初始化、标签定义、标签打印。
  门禁管理:包括门禁编号,布置区域或部门。
2.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设置:资产类别,存放位置,数据字典等。
  人员信息: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员工信息。
3.日常管理
  资产信息管理:
  a)资产信息(分类、编号,资产标识ID等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
  b)资产的转移、拆分、调拨、报废、退出等流程的操作,及审批过程;
  c)资产的借用、领用、领出、归还等日常管理,及审批过程。
 资产跟踪管理:
  a)记录资产流动情况的详细信息,可对资产实时监控;
  b)判断出门禁资产的合法性,针对涉密的资产由未授权的人员带出指定区域,系统会自动报警。
4.资产盘点
  包括盘点单录入/查询、盘盈盘亏明细表、盘点汇总。
  c)盘点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单位、部门生成盘盈明细表、盘亏明细表、盘点汇总表。
  d)可按单位、部门、使用人、地点等生成盘点统计(盘盈统计、盘亏统计及盘点差异统计等多种报表)。
  e)盘点结束后,可将调整的资产进行批量更新。
5.折旧管理
  包括计提折旧、折旧报表、资产减值准备、资产价值重估、累计折旧明细。
  计算折旧率和残值率,对折旧信息进行备份、恢复折旧工作、折旧手工录入,折旧调整等。
6.报表管理
  包括资产明细报表、资产统计报表。
  a)资产明细报表可以对单条或一批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卡片、保管情况、有效资产信息、部门资产统计、退出资产、报废资产、转移资产、历史资产、名称规格、起始及结束日期、单位或部门。
  b)资产统计报表提供指定时间段和任意单位部门等条件分类统计月(年)报,包括资产明细汇总表、资产转移统计报表、资产借用统计报表、历史资产统计报表、本月增加固定资产月报、本月减少固定资产月报、固定资产折旧月报(年报)。
  c)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可以按任意字段进行简单查询和综合查询,也可由资产名称规格、时间范围、资产状态情况、部门/单位、资产类别、金额范围等组合查询。提供动态查询结果导出成Ecexl并打印的功能。
7.系统管理
  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
  a)用户管理:系统定义特殊组/用户组/用户三个管理对象。以用户为单位,进行密码的设定/修改等维护作业。
  b)权限管理:系统根据特殊组/用户组/用户三个管理对象,确定用户对系统模块的使用权限,根据不同权限确定不同的操作。
8.系统安全与备份
  提供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或人工备份的功能。
  提供对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的功能。
9.数据接口
  支持用统一的方式来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包含可不限于如下内容:
  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资产管理系统与RFID硬件系统的数据通讯与控制;
  资产管理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通讯与控制。
10.远程通讯功能
  提供无差错的远程通讯,实现通过内部局域网或专线准确的传递数据。

四、硬件设备选型

4.1RFID资产管理
  4.1.1管理对象
 RFID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为各种资产(如大型设备、电脑、办公设备、固定资产等)、重要文件(如涉密文档、档案等)和人员。
4.1.2主要设备型号及性能
  方案使用的主要设备型号及性能如下。
4.1.2.1 超高频自动识别通道
4.1.2.2 超高频桌面式读写器
4.1.2.3 超高频RFID手持式读写器
4.1.2.4 抗金属电子标签
4.1.2.5 纸质电子标签
4.1.2.6 人员电子标签